哈囉大家好,我是AfteR~
今天來聊聊如何養出更大的細身屬鍬形蟲吧
在上一篇美他力佛A亞種的飼育紀錄後段有提到蟲室高手前輩飼育細身屬的心法,蟲室前輩認為飼育細身屬時,不像大鍬屬重視親代及血統,所以即使使用與親代同一種耗材,也常常發生親代很大,後代卻是雞雞牙的表現,細身屬也不太能使用大型保證飼養法—菌瓶飼養,因此養大成了細身屬飼育上的一個困擾,而在經過數十輪飼養後,他發現要養大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——木屑濕度。
怎麼說呢?他給出的理由是,他觀察到細身屬在化蛹時,若木屑水份越高,越有助於大顎端在化蛹形成時的延展性增加,也就是木屑濕度越高,蟲在化蛹時體內的水份比例也較高,因此,當大顎化蛹時的延展性增加,就更容易出現長牙的表現,進而影響蟲體的本身長度。
他的舉例是,把正在化蛹的甲蟲想像人的血液濃度,越濃稠則不助於血液流動,容易堵塞,反之則越通順,而蟲的體液越滑順,大顎形成時就越大。
那聽到這,相信大家就會跟當時的我一樣懷疑,這理論是否正確呢?該不會又是新的歪理吧?
結論當然一定是...不知道XD
以他的飼育成績來說自然是不容質疑(非常大),他的邏輯也可以理解,但以目前科學的角度來說,學界並不重視如何把昆蟲養大,因此"養大"的方式就很難有科學佐證。所以,濕度與細身屬的飼養既沒有科學根據,也沒有具有說服力的統計數據,畢竟基本上現在光是木屑濕一點跟乾一點都是憑感覺,應該更沒甚麼人可以說自己有準確測出木屑濕度是幾%吧。
因此,飼養方式很多時候就是信者恆信囉,至少,我認同他的說法,也樂見各種新的飼育方式,只要不要太過於離譜甚至不合常理,多方嘗試,甚至進行大樣本的統計分析,對於目標是更極限的飼養家來說,也是一種莫大的幫助。
有趣的是,在<<Bekuwa>>88期中,有針對超過160隻日本大鍬幼蟲的頭蝠、體溫及居食程度做出比較,甚至還有蟲室冷氣擺放位置的說明,只能說......日本人為了將日本大鍬養到更大,已經接近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了,真的很瘋狂!令小弟我崇拜到不要不要的。(Bekuwa 93期有公布後續結果)
總之,飼育就是這樣,百花爭鳴,百家齊放,也因此讓飼育這條路更有樂趣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