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XX蟲過蟄伏了沒?牠鑽破插花海免做的人工蛹室是過蟄伏了嗎?牠已經撕破測是過蟄伏的衛生紙了,為什麼放果凍後還是不吃呢?
你是不是常常有這些問題呢,今天,我們就來聊聊到底怎麼判斷甲蟲過蟄伏吧。
最簡單的方式──自然觀察法
直接觀察,就是最好判斷過蟄伏的方式了。怎麼觀察呢,若甲蟲是養在房間或身邊的話,經過時不妨看一下,若連續幾天都看到甲蟲在水苔上面爬來爬去,那就是過蟄伏了,也可以逗弄牠一下,看看他的反應激不激烈,所以即使換果凍的時候甲蟲都縮在下面一動不動,但你蠻常在經過時,看到牠卻在水苔上層晃來晃去,就是過蟄伏囉。
衛生紙判斷法
自然觀察法雖然輕鬆,卻有一個條件,萬一我養在蟲店溫控室或蟲友那邊怎麼半?會不會每次去甲蟲都剛好在休息,但實際上已經過蟄伏,晚上都在蹦極呢?
嘛,當然是很有可能的,尤其是現在越來越多人把蟲養在蟲店溫控室,也越來越多蟲店提供這樣的租借溫控服務,因此衛生紙判斷法就是另一個方式了。
衛生紙判斷法的方式是把衛生紙弄濕放在水苔上,隔一天或隔兩天看看水苔有沒有被撕破,破了很多塊,甚至有一大半被拉扯掉了就代表過蟄伏了。
這個方法經濟實惠有效,怕判斷錯誤的話也可以連續嘗試幾天,搭配蟲種的習性,衛生紙判斷法也是挺準的。
以上是常見的兩種判斷方式,但一定有很多人想知道,到底怎樣的判斷方式最準確呢?以及,判斷錯了怎麼辦?
那這時候,就必須要了解蟲的習性來提高精準度了。
首先,你必須了解,你養的蟲在原生產地的活躍期間是甚麼時候。
以台灣蟲為例子,像是深山屬、圓翅、扁鍬、鋸鍬,鬼豔,那八九不離十,深山屬在春天,圓翅在夏天和秋天,扁鍬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現,鋸鍬和鬼豔從春天到夏天都算常見,接近冬天的10月也有機會看到。
再來就是從羽化後大概多久過蟄伏,很多甲蟲過蟄伏期間也與自身體型有關。
以我養很多的廣義大鍬屬的蟲來說,大型扁鍬公蟲會是1.5~2個月,超過10公分的蘇門巨扁和帝王巨扁在23度的溫控室下,到三個月也是挺稀鬆平常的事情,鋸鍬公蟲也是1.5~2個月,母蟲可能會是1個月。
那如果判斷錯了會怎樣呢?
取決於蟲種,很多尚未過蟄伏的甲蟲若直接放果凍,牠就是不甩果凍而以,不會怎麼樣。但記得要噴水!很多蟲友(像我)為了盡量維持容器乾淨,餵果凍的蟲就不噴水了,因為蟲可以從果凍攝取水份,但尚未過蟄伏的蟲卻可能會因為從沒去碰到果凍,導致水苔或飼育環境還是維持乾燥,最後整個容器太乾而陣亡哦。
至於有些蟲種,例如深山屬或鹿角,過早打擾可能會有俗稱"被吵醒"的可能,也就是牠可能不是在該過蟄伏的時候表現出過蟄伏的樣子,那......被吵醒會怎麼樣呢,比較常見的狀況會是配蟲是有空包蛋,導致母蟲咬了產木,卻不會生或卵未受精最終黑掉。也有可能做出吃果凍的假動作後,過一陣子又表現出蟄伏的狀態囉,就回去睡了。
最後,影響蟄伏期間還有一個重要因素──環境,也就是溫度和濕度,通常兩者越高,蟄伏期間會被拉短,越低,則蟄伏期間會被拉長,但適當的拉長縮短並不會傷害到甲蟲,也因此很多資深飼育家會運用低溫讓已經羽化的母蟲晚一點過蟄伏,等待公蟲羽化,交配的時候母蟲才不會太老。
由此可見,了解蟲的習性與蟄伏期間是重要的,我列出養過的鍬形蟲蟄伏期間供各位參考囉。
一.廣義大鍬屬
1.巨扁類 : 蘇門巨扁、帝王巨扁、巴拉望巨扁等,公蟲蟄伏期間 :2個月,過百2-3個月,母蟲蟄伏期間1-1.5個月。
2.大中型扁鍬和大鍬 : 亞洲地區產的扁鍬及大鍬,如日本大鍬、萊斯恩大鍬,台灣扁鍬等。公蟲蟄伏期間 :1.5-2個月,母蟲蟄伏期間1-1.5個月。
3.小扁類及小型大鍬 : 深山扁、金牛扁、日本小鍬等,公母成蟲蟄伏期間 : 1~2個月。
(迷之音)大鍬屬在蟄伏期間還是很硬朗的,不會因為太早餵果凍就被吵醒陣亡,也不怕公母蟲對不到,還不來蒐集各式黑蟲嗎...?
二.寮國產黃金鹿角RCT,原則上3~5個月,但野生後代個體會有配合原產地時程才過蟄伏情形。例如10月羽化的寮國黃金鹿角,有可能在4月躁動,
5月以後過蟄伏
三.拉法鐵鋸鍬、T島法部里斯鋸鍬 : 原則上2個月,但也有出現3~4個月的情況。
四.蘇門兩點 : 公母蟲1.5-2個月。
五.巨顎叉角Hmm : 極為不穩定,3~4個月甚至9~10個月皆有可能。
六.美他力佛CMA、CMF : 1個月。
過蟄伏判斷問答
問:甲蟲鑽破插花海免做的人工蛹室是過蟄伏了嗎?
答:不是哦,剛羽化的蟲也有可能在一個月內就鑽破人工蛹室,但還是有可能在蟄伏中,尤其是插花海綿的人工蛹室較軟,不太會用鑽破人工蛹室當作判斷基準(也不知道你的人工蛹室多厚對吧~)